每當政府要推行或修正某項政策,總會提出不少數據來說服民眾,表示新的政策或欲修正的政策是正確的方向,
以最近的幾個政策議題來看,如教育經費太低、大學學雜費問題、國民所得分配差異、石油調漲議題、失業率、經濟成長率等等,
政府總是會舉一些鄰近/先進國家的例子或學術機構的評比報告來說服民眾,說什麼跟他們比起來,我國教育經費比重已經算高啦,大學學雜費已經算低廉啦,所得分配差距不算高啊,石油價格比起來算便宜等等,來為自己的施政做辯護,誇大自己的施政效率,
問題是對於民眾來說,別的國家怎樣那是人家的事情,民眾重視的是自己的實質感受,也就是所謂的相對剝奪感,因為一般人只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判斷,我們又不是住在那些國家裡面,政府說明那些數據並無益於民眾現實狀況的改善,
所以重點應該在於與自己比較,到底政府的施政作為有無真正改善現況,
猶記得當年從大學畢業時,業界的起薪大概是2萬8左右,經過了快10年,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還是2萬8甚至有下滑的跡象,
但是諸如攸關民眾荷包的重大民生消費議題,幾乎全漲了價,大學學雜費每年調,水電油費每年漲,唯獨薪水不漲,這也難怪民眾只要碰到「漲」字,就會特別敏感,
不要再重視那些數據堆砌的表面功夫了,
漂亮數據的背後,其實隱藏著真實的痛楚啊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mesw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